稀土矿指的是含有17种金属化学元素的合称,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稀土主要以矿物形式存在,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这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常常共生在一起,难以分离。
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膦酸类捕收剂浮选法、胺类捕收剂浮选法、螯合捕收剂浮选法、组合捕收剂浮选法
脂肪酸类捕收剂是一类应用较早且广泛的稀土矿捕收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COOH)等极性基团和长链的非极性烃基。在浮选过程中,羧基等极性基团能与稀土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而非极性的烃基则朝外,使稀土矿物表面疏水,从而实现与脉石矿物的分离。例如,油酸就是一种典型的脂肪酸类捕收剂,它能与稀土矿物中的稀土离子发生作用,使稀土矿物具有可浮性。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稀土品位较低、脉石矿物主要为硅酸盐类等的稀土矿,其捕收能力强,对稀土矿物的选择性较好,能获得较高的稀土回收率;但对矿浆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杂质离子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干扰,导致浮选指标波动,且在低温条件下,脂肪酸类捕收剂的溶解性和活性会降低,影响浮选效果。
膦酸类捕收剂分子中含有膦酸基(-PO(OH)₂)等活性基团。在浮选过程中,膦酸基能与稀土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牢固地吸附在稀土矿物表面,使稀土矿物表面疏水。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膦酸类捕收剂对稀土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捕收性能。
常用于处理含有多种稀土矿物的复杂矿石,以及与铁、钛等矿物共生的稀土矿。其选择性好,对稀土矿物的捕收能力较强,受矿浆中杂质离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合成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且部分膦酸类捕收剂的水溶性较差,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调配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浮选过程。
胺类捕收剂分子中含有氨基(-NH₂)等碱性基团。在酸性或弱酸性矿浆条件下,氨基能与矿浆中的氢离子结合,形成带正电荷的铵离子(-NH₃⁺)。稀土矿物表面在这种条件下通常带有负电荷,带正电的胺类捕收剂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吸附在稀土矿物表面,同时胺类捕收剂的非极性烃基朝外,使稀土矿物表面疏水,实现浮选分离。
该浮选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脉石的稀土矿,以及在反浮选工艺中用于去除稀土矿中的石英等脉石矿物。其优点是在酸性条件下对某些稀土矿物具有良好的捕收性能,起泡性也较好,能减少起泡剂的用量;但选择性相对较差,容易受到矿浆中其他离子的干扰,且胺类捕收剂有一定的毒性,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螯合捕收剂是一类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能与稀土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这些配位原子如氧、氮、硫等能与稀土矿物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稳定的螯合键,使捕收剂牢固地吸附在稀土矿物表面,从而实现稀土矿物的浮选。
主要用于处理稀土品位较低、矿物组成复杂的稀土矿,尤其是对于含有多种稀土元素且共生关系复杂的矿石。在一些离子型稀土矿的浮选回收中,螯合捕收剂也有一定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稀土的回收率和品位。该方法的选择性高,能与稀土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对稀土矿物的捕收效果好;但合成成本较高,部分螯合捕收剂的水溶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矿石性质进行合理选择和调配。
组合捕收剂浮选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捕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利用不同捕收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对稀土矿物的捕收效果和选择性。不同的捕收剂在稀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方式和作用机制不同,通过组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对稀土矿物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
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稀土矿浮选,尤其是对于复杂难选的稀土矿,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捕收剂组合,能显著提高稀土的浮选指标。在处理含有多种稀土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混合矿石时,组合捕收剂浮选法能更好地实现稀土矿物的分离和富集。
您可以在下面表格填写您的需求信息,我们的技术与销售人员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信息,请务必准确填写您的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