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金属,在电池、陶瓷、玻璃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锂辉石是提取锂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由于其常与多种脉石矿物共生,需要有效的锂选矿方法进行分离富集,浮选工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辉石(LiAl (SiO₃)₂)在自然界中并非以纯净状态存在,常与云母、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紧密共生。这些脉石矿物与锂辉石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够显著,难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如重力分选、磁选等实现有效分离。例如,锂辉石与石英的密度较为接近,重力分选效果不佳;且锂辉石本身无磁性,磁选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富集。而浮选能够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细微差异,借助浮选药剂的作用,实现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从而获得高品位的锂精矿,为后续锂的提取和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锂辉石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其表面的锂、铝、硅等原子形成特定的化学键和表面活性位点。与常见脉石矿物相比,锂辉石表面的润湿性和电荷分布存在差异。当在水溶液中,锂辉石表面会因水解等作用带上一定电荷,这种电荷特性影响着浮选药剂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石英等脉石矿物表面性质与之不同,通过浮选药剂的选择性作用,可以改变锂辉石和脉石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从而实现分离。过程中浮选药剂的作用如下:
捕收剂:常用的是油酸、氧化石蜡皂等,以油酸为例,在碱性矿浆环境中,油酸会解离成油酸根离子。锂辉石表面的锂、铝等金属离子可与油酸根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金属皂,如油酸锂、油酸铝等。这些金属皂在锂辉石表面形成疏水膜,大程度地增强了锂辉石表面的疏水性,使其易于附着在气泡上,从而实现浮选。
调整剂:调整剂在锂辉石浮选中主要用于调节矿浆的性质和矿物表面的活性,常用的是碳酸钠,它不仅可以调节矿浆的 pH 值,同时还能消除矿浆中有害离子(如钙、镁离子)的影响,防止其干扰捕收剂与锂辉石的作用。
起泡剂:起泡剂的作用是在矿浆中产生大量稳定且均匀的气泡,为矿物的浮选提供载体。松醇油是锂辉石浮选中常用的起泡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在矿浆中,起泡剂分子会在气-液界面定向排列,亲水基朝向水相,疏水基朝向气相,从而降低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促使气泡的形成和稳定。
化学吸附与表面化学反应:在锂辉石浮选过程中,捕收剂与锂辉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以脂肪酸类捕收剂为例,其与锂辉石表面金属离子的反应属于典型的化学吸附过程。这种吸附作用不仅改变了锂辉石表面的电荷分布,还形成了具有疏水性的金属皂膜。从微观角度来看,金属离子与捕收剂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使得锂辉石表面性质发生显著改变。研究表明,通过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可以检测到锂辉石表面在吸附捕收剂后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化学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的发生。
双电层理论与电动电位的影响:根据双电层理论,在锂辉石颗粒与水溶液接触时,其表面会形成双电层结构。在碱性矿浆中,锂辉石表面因水解等作用带负电,溶液中的阳离子会在表面附近形成扩散层。当加入浮选药剂后,药剂离子会参与双电层的形成和变化。例如,捕收剂离子在吸附过程中会改变锂辉石表面的电荷密度,进而影响其电动电位(ζ 电位)。当电位的绝对值达到一定程度时,锂辉石表面的疏水性增强,与气泡的黏附力增大,有利于浮选。通过电泳实验等手段可以测量锂辉石颗粒在不同药剂条件下的电位变化,深入了解浮选机理。
表面能与润湿接触角的变化:浮选过程中,矿物表面的疏水性与表面能和润湿接触角密切相关。锂辉石在未处理前,其表面能较高,亲水性较强,在水中的润湿接触角较小。当捕收剂吸附在锂辉石表面后,形成的疏水膜降低了锂辉石的表面能,使润湿接触角增大。当接触角大于 90° 时,矿物表面表现出疏水性,易于附着在气泡上。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等设备,可以直接测量锂辉石在不同药剂作用下的接触角变化,直观地反映出表面疏水性的改变,为浮选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矿浆 pH 值是锂辉石浮选的关键条件之一。不同的pH值环境会影响锂辉石和脉石矿物表面的电荷性质、浮选药剂的解离程度和存在形式,进而影响浮选效果。在碱性条件下(pH 值8-11),脂肪酸类捕收剂以离子形式存在,更有利于与锂辉石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增强捕收效果。同时,碱性环境能抑制部分脉石矿物(如石英、长石)的浮选,提高锂辉石浮选的选择性。然而,过高的pH值可能导致矿浆中氢氧化钙等沉淀的生成,影响浮选过程,因此需要精确控制pH值。通常采用pH计实时监测矿浆pH值,并通过添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调整剂进行调控。
磨矿细度直接影响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的单体解离程度,进而影响浮选效果。锂辉石需要磨至合适的粒度,使锂辉石尽可能地从脉石矿物中解离出来,同时又要避免过粉碎现象。过粗的磨矿粒度会导致锂辉石与脉石矿物解离不完全,影响回收率;而过细的磨矿粒度会产生大量细泥,这些细泥不仅会吸附在锂辉石表面,阻碍捕收剂的作用,还会增加矿浆的黏度,影响气泡与矿物的附着,降低浮选选择性。一般来说,锂辉石磨矿细度要求达到-0.074mm占60%-80%左右,具体细度需根据矿石性质通过试验确定。
捕收剂用量:在使用油酸作为捕收剂时,一般用量在 500 - 1500g/t 矿石之间,具体用量需根据矿石中锂辉石的含量、品位以及其他矿物组成等因素。
调整剂用量:碳酸钠用量一般在1000-3000g/t矿石,主要用于调节矿浆 pH 值和消除有害离子影响;水玻璃作为抑制剂和分散剂,其用量通常在500-2000g/t矿石,具体用量需根据脉石矿物的含量和性质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抑制和分散效果。
起泡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影响气泡的数量、大小和稳定性。适量的起泡剂能产生均匀、稳定且数量足够的气泡,为锂辉石的浮选提供良好载体。一般松醇油等起泡剂的用量在50- 200g/t矿石,具体用量需根据浮选设备类型、矿浆性质等因素进行优化。
浮选时间对锂辉石浮选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浮选时间的延长,锂辉石与捕收剂、气泡的接触机会增加,回收率逐渐提高。但当浮选时间过长,已浮选上来的锂辉石可能会发生二次脱落,同时脉石矿物也可能因长时间搅拌而混入泡沫产品中,降低精矿品位。一般锂辉石浮选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需根据矿石性质、浮选工艺和设备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浮选槽进行分段浮选,合理控制各段的浮选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浮选指标。
锂辉石浮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矿物表面性质、浮选药剂作用、浮选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深入理解锂辉石浮选原理和机理,精确控制浮选条件,对于提高锂辉石浮选效率、获得高品位锂精矿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锂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您可以在下面表格填写您的需求信息,我们的技术与销售人员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信息,请务必准确填写您的联系电话!